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心保和尚法駕澎湖 闡述禪的智慧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心保和尚法駕澎湖 闡述禪的智慧

【人間社 陳麗妍 澎湖報導】 2024-07-29
佛光山海天佛剎7月27日舉辦「諸事吉祥」人間佛教講座,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講「禪的智慧」。當日大悲殿座無虛席,百餘位信眾歡喜聆聽,受益良多。心保和尚引經據典,深入淺出的將禪學與哲學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,以禪宗公案及生活譬喻闡述。

澎湖佛光合唱團獻唱人間音緣〈點燈〉、〈流轉〉,為講座暖場。

心保和尚表示,學禪是很自在的,禪是解脫」解脫自在,就是不生煩惱,所有的煩惱都是增長智慧的根本,斷煩惱生智慧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斷歷煉、體驗,直下承擔,勇敢面對,通過千錘百煉,六度齊修就能轉煩惱為菩提。日常生活中如何不生煩惱?觀察世間生滅變化,思惟無常無我,無我所,當六根接觸六塵境不起執著貪愛,煩惱自滅。

「空」是不能用講的,「空」要在生活中實踐,空性的智慧就是要懂得無常、無有、不可得,心保和尚以《心經》中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闡述緣起性空的道理,教導大家透過世間緣起看到出世間的空。

心保和尚說明,佛教談緣起性空,六根緣六塵,有接觸就有感受,觸受之間產生喜歡及不喜歡,進而發展成貪愛與瞋恨,生滅輪迴中,最重要的是如何讓煩惱不生,證得解脫。這就是「空」的智慧。「空」的智慧就是放下,不執著人、不執著事,自在才能究竟解脫。那如果不解脫會怎樣呢?佛陀說不解脫就只能隨業流轉,就是繼續受苦,了解世間雖「有」但是一切都是虛幻變化無常、無我的,生活中不執有、不執空,就能提放自如,就是禪的智慧。

心保和尚舉多則禪宗公案說明,參禪是不能代替,老病死生也無可替代,「凡事靠自己」,這就是禪。修禪要觀四念住,觀身、受、心、法四種觀想;觀呼吸,也可以觀無常、無我、觀我本來的面目;「念佛禪」參誰在念佛,當念佛的聲音起起落落,代表生生滅滅,最終回到「誰」在念佛?這個問題,要破除「我執」才能與佛相應。

心保和尚勉勵大眾,禪就在穿衣吃飯之間,禪就在吃飯睡覺之間,如過堂時食存五觀,才能不生貪、不生瞋,品出鹹淡有味,活出生活的自在與滋味,這就是禪!日常行善用其心成就勝妙功德,找到世間跟出世間的正見,該成就就成就,該放下就放下,活出人間自在解脫。
12345678910第1 / 205頁
追蹤我們